印刷精緻美觀,尺寸小巧易於收藏
%PrdPriceAmt%
范寬 谿山行旅文物朝代:北宋( 960AD~1279AD)文物尺寸:206.3 x 103.3cm文物形式:軸,絹本設色文物描述:范寬,字仲立,華原(陝西耀縣)人。郭若虛在《圖畫見聞志》卷一「論三家山水」中評論范寬的山水畫說:「峰巒渾厚,勢狀雄強。」范寬為人不拘小節,學畫以大自然為師,然後經過內心的感悟才表達出來。范寬曾為了體悟這些畫境,曾經隱居在華山,隨時留心觀察山林間的各種情景變化,當時人盛讚他:「善與山傳神」。首先映入眼簾的,是佔據畫面約三分之二,聳立在中央的主峰,右側有深谷瀑布,另一邊是矮小的側峰。近景中央突出兩塊巨大的岩石,背後坡岸道路上一列行旅,點出畫的主題。這幅畫構圖不複雜,局部的描寫卻很仔細,顯示出畫家有高度觀察能力和寫實的功夫。主峰上有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岩石皺紋,刻畫出飽經風霜,被風化的岩石。山頂灌木叢生,結成密林,狀若覃菌,前後左右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。瀑布在高山深壑間,成一條線般飛洩而下,隱沒在雲煙飄緲的深淵中。這些描寫的手法都極其生動自然,而且合乎自然的規律。
李唐 萬壑松風文物朝代:北宋( 960AD~1279AD)文物尺寸:188.7 x 139.8cm文物形式:軸,絹本設色文物描述:李唐(約1049-1130後,另一說約1070-1150後),河陽人,字晞古,北宋徽宗朝任職翰林圖畫院。靖康之難後,中原紛亂,建炎年間(1127-1130)李唐渡江至杭州,高宗紹興年間(1131-1162)重建畫院又重入畫院,授成忠郎,為畫院待詔,賜金帶。主峰旁邊的遠山上,題有「皇宋宣和甲辰(1124)春河陽李唐筆」,高齡的李唐表現的山石仍然是雷霆萬鈞的陽剛力量。主峰布置在畫幅中央,左右有高低參差的插雲尖峰。畫中岡巒、峭壁似剛被斧頭鑿過的痕跡,是典型的斧劈皴法,這一片石質的山,顯現出特別堅硬的感覺。山腰處朵朵白雲,好像是冉冉欲動,一方面呈現群山的前後層次感,還使畫面有了疏密相間的效果,也使整個氣氛上有柔和調劑的一面,不會因為太密、太實而讓欣賞者有過分的壓迫感。山巔的叢樹,近樹的松林,有隱有現的石徑,加強了畫面幽深的情調。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線垂下,幾折而下,轉成一灘溪澗,澗水穿石而過,如聞聲響,真是畫到有聲就是詩。主峰旁邊的遠山上,題有「皇宋宣和甲辰(西元1124年)春河陽李唐筆」,高齡的李唐表現的山石仍然是雷霆萬鈞的陽剛力量。主峰布置在畫幅中央,左右有高低參差的插雲尖峰。畫中岡巒、峭壁似剛被斧頭鑿過的痕跡,是典型的斧劈皴法,這一片石質的山,顯現出特別堅硬的感覺。山腰處朵朵白雲,好像是冉冉欲動,一方面呈現群山的前後層次感,還使畫面有了疏密相間的效果,也使整個氣氛上有柔和調劑的一面,不會因為太密、太實而讓欣賞者有過分的壓迫感。山巔的叢樹,近樹的松林,有隱有現的石徑,加強了畫面幽深的情調。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線垂下,幾折而下,轉成一灘溪澗,澗水穿石而過,如聞聲響,真是畫到有聲就是詩。郭熙 早春圖文物朝代:北宋( 960AD~1279AD)文物尺寸:158.3 x 108.1cm文物形式:軸,絹本淺設色畫文物描述:郭熙(活動於西元十一世紀),河南溫縣人,神宗時為宮廷畫師,早先曾經為京師幾個重要的宮殿與寺廟繪製大型的屏風畫或壁畫,深受皇帝賞識,後來升遷為翰林圖畫院最高職位的「待詔」,製作了許多大型山水畫。他擅長巨障長松,煙雲變滅之景,山石用「卷雲皴」,樹木作「蟹爪」狀,創為一派。此圖作於神宗熙寧五年(1072),是存世郭熙傑作。畫上自題「早春」,顧名思義,畫的是初春瑞雪消融,大地甦醒,草木發枝,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。主要景物集中於中軸線上,近景大石與高大的松樹,銜接中景「S」形的山石,隔著雲霧,再起二峰,主峰居中,下臨深淵,溪澗從谷間潺潺流下,深山中有宏偉的殿堂樓閣,懸崖上有草亭,背後襯以遠山。左側平坡委迤,遂覺有千里之遙。筆墨清潤,構圖綜合高遠、深遠、平遠三種表現山水空間之法,呈現了可行、可望、可居、可游的理想山水。